新冠病毒檢測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實現動物產品傳帶新冠病毒快速篩查和精準鑒定
來源:廈門衛健醫藥有限公司日期:2020-06-19字號:大中小
來源:廈門衛健醫藥有限公司日期:2020-06-19字號:大中小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突變,連日來新增多例本土確診病例,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引發了三文魚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的熱議。目前,多個省份開始加強對水產品交易市場的監督檢查。
檢測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科技?記者6月16日從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檢科院)獲悉,由該院動物檢疫研究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取得新突破,“食品和野生動物產品傳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技術研究”項目檢測試劑以及配套陽性質控品日前順利研發成功,可實現相關動物源性新冠病毒快速篩查和精準鑒定。
可在半小時內從食品和動物產品中檢測出新冠病毒
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起源于野生動物,相關動物及動物產品可能攜帶病毒成為傳染源。世界各地成功防控經驗表明,切斷傳播鏈,早發現早布控,直接關系防控效果。如何實現新冠病毒在動物及動物產品中的快速檢測,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針對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新冠病毒潛在傳帶風險,中國檢科院動物檢疫研究團隊研發了系列檢測監測技術。其研發的實時熒光RT-RPA(逆轉錄重組酶聚合酶反應)以及RT-LAMP(逆轉錄環介導等溫擴增反應)等快速檢測技術,與配套研發的病毒核酸RNA快速提取裝置相結合,可實現動物源性食品、動物及動物產品以及臨床樣本中攜帶的新冠病毒的快速檢測篩查,檢測時間0.5小時。同時,其研發的新冠病毒的數字PCR檢測方法,可用于動物源性新冠病毒的精準鑒定。
據中國檢科院相關專家介紹,利用上述技術方法對上海市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發放的新冠病毒檢測臨床樣本盲樣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符合率100%。
此外,針對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對陽性質控品的需求,中國檢科院研究團隊借助病毒樣顆粒(VLPs)制備技術,研發了新冠病毒S基因、N基因以及E基因等的VLPs,可替代真實病毒樣品,減少了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而且有效規避了質粒、反轉錄RNA等氣溶膠污染風險,可實現從核酸提取到擴增檢測全流程的質量控制。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新冠病毒核酸國家標準物質為參考,經數字PCR定量,中國檢科院動物檢疫研究團隊所研發的VLPs顆粒濃度為5.23×105copies/μL,其穩定性、特異性良好。
水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并通過水產品傳播的風險極低
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形勢陡然嚴峻。在此次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聚集性疫情中,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三文魚由此成為關注焦點。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目前還很難去斷定批發市場的傳染源到底是什么。比如,不能因為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就下結論說三文魚攜帶新冠病毒。
中國檢科院動物檢疫研究團隊的相關風險評估也表明,水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極低。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檢科院動物檢疫研究團隊持續高度關注世界各地疫情發展動態,開展了水產品傳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風險評估工作。
評估表明,SARS-CoV-2屬于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β冠狀病毒屬僅感染哺乳動物,具有相對嚴格的宿主特異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中國、美國等1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專家研究認為,由于SARS-CoV-2的宿主特異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控制細胞進入的特定細胞受體-ACE2,魚與哺乳動物的ACE2氨基酸序列差異較大,其蛋白的結構也一定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影響SARS-CoV-2S蛋白與魚類細胞的結合,目前沒有研究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包括有鰭魚類、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兩棲動物在內的水生動物。
評估認為,與其他任何表面一樣,新冠病毒可能污染水產品,尤其是被感染病毒的工人在保護措施不足的情況下對動物產品進行捕撈、屠宰、分割等初級加工處理的情況下。有證據表明,低溫高濕的保存環境有利于病毒長期保存,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研究人員使用霧化裝置模擬感染者咳嗽、打噴嚏形成病毒氣溶膠后發現,在相對濕度65%、21-23 ℃的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在氣溶膠中存活3 小時,在銅表面存活4 小時,在硬紙板表面存活24 小時,在塑料和不銹鋼表面存活2-3 天。
評估同時顯示,在新冠病毒中暴露的交通運輸工具以及加工處理過程中的器械等可在使用過程中污染水產品,感染的操作人員在沒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其唾液、飛沫中的病毒粒子等也可附著在水產品表面;并且由于水產品集貿市場人員流動性強,在進行交易時人員密集,在人員防護水平和環境消毒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較高,必須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保障食品安全。